隐私权政策

有关光伏的20个计算公式

1.转换效率
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其中:Pin=1KW/㎡=100mW/cm²


2.充电电压
Vmax=V额×1.43倍


3.电池组件串并联
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4.蓄电池容量
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5.平均放电率
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6.负载工作时间
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7.蓄电池
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
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
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


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
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
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
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
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为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


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11.1电流
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
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2功率
组件总功率=组件发电电流×系统直流电压×系数1.43
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
11.3蓄电池组容量
蓄电池组容量=【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连续阴雨天数/逆变器效率×蓄电池放电深度】
逆变器效率:根据设备选型约80%~93%之间:蓄电池放电深度:根据其性能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等,在50%~75%之间选择。


12.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
12.1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
蓄电池组容量(Ah)=安全次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低温修正系数/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
安全系数:1.1-1.4之间:低温修正系数:0℃以上时取1.0,-10℃以上取1.1,-20℃以上取1.2: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系数:浅循环取0.5,深度循环取0.75,碱性镍镉蓄电池取0.85。
12.2组件串联数
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12.3组件平均日发电量计算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斜面修正系数×组件衰减损耗系数
峰值日照时数和倾斜面修正系数为系统安装地的实际数据:组件衰减损耗修正系数主要指因组件组合、组件功率衰减、组件灰尘遮盖、充电效率等的损失,一般取0.8。
12.4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补充的蓄电池容量(Ah)=安全系数×负载日平均耗电量(Ah)×最大连续阴雨天数
组件并联数的计算:
组件并联数=【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耗电量×最短间隔天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最短间隔天数
负载日平均耗电量=负载功率/负载工作电压×每天工作小时数


13.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
年发电量=(kWh)=当地年总辐射能(KWH/㎡)×光伏方阵面积(㎡)×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P=H·A·η·K
修正系数K=K1·K2·K3·K4·K5
K1组件长期运行的衰减系数,取0.8;K2灰尘遮挡组件及温度升高造成组件功率下降修正,取0.82;K3为线路修正,取0.95;K4为逆变器效率,取0.85或根据厂家数据;K5为光伏方阵朝向及倾斜角修正系数,取0.9左右。


14.根据负载耗电量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
光伏组件方阵面积=年耗电量/当地年总辐射能×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A=P/H·η·K


15.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
1卡(cal)=4.1868焦(J)=1.16278毫瓦时(mWh)
1千瓦时(kWh)=3.6兆焦(MJ)
1千瓦时/㎡(KWh/㎡)=3.6兆焦/㎡(MJ/㎡)=0.36千焦/厘米(KJ/cm)
100毫瓦时/厘米(mWh/cm)=85.98卡/厘米(cal/cm)
1兆焦/米(MJ/m)=23.889卡/厘米(cal/cm)=27.8毫瓦时/厘米(mWh/cm)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卡/厘米: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0.0116(换算系数)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兆焦/米:年峰值日照时数=辐射量÷3.6(换算系数)
当辐射量单位为千瓦时/米: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365天
当辐射量的单位为千焦/厘米,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0.36(换算系数)


16.蓄电池选型
蓄电池容量≥5h×逆变器功率/蓄电池组额定电压


17.电价计算公式
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发电量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
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补贴)÷总发电量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
电站盈利=(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2)×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非市场因素收益


18.投资回报率计算
无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100%=年回报率
有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
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年发电量×(电价+补贴电价)÷(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100%=年回报率


19.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
19.1倾斜角
纬度 组件水平倾角
0°-25° 倾角=纬度
26°-40° 倾角=纬度+5°-1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7°)
41°-55° 倾角=纬度+10°-15°
纬度>55° 倾角=纬度+15°-20°
19.2方位角
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15+(经度-116)


20.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
D = 0.707H /tan [ acrsin ( 0.648cosΦ- 0.399sinΦ) ]
D:组件方阵前后间距
Φ:光伏系统所处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
H:为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Disclaimer:

Some of the above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re from the Internet,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his company; this article is for study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cannot be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this article infring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some articles The original author could not be conta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uring the push. If copyright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original author is kindly requested to contact us an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

12345
管理、技术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