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国际|向曾国藩学习和外商打交道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天花板”级的人物,虽然也不时也露出“封建官僚”马脚,但绝大多数还是遵从曾国藩的外交基本思想:诚信以待。

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负责办理当时的新鲜事物“洋务”,既无成例,也无经验,便去请教老师曾国藩。曾国藩问道:你现在在天津,已经成为我朝外交的关键。现在,我们的力量大大地削弱了,外国人总是随时准备着算计攻打我们的国家,你所犯的每一个小错误,都会成为整个局势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你将来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打算想法吗?

李鸿章恭敬回答道:弟子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此事来请教老师的。曾国藩说道:既然你过来了,你心里一定是已经打算好了的,说出来让我听听。李鸿章说: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打算。我想,和外国人打交道,不管外国人做什么,我就跟他们打“痞子腔”。痞子腔,是一句安徽方言,就是油嘴滑舌的意思。李鸿章的意思就是无论外国人说啥,只需要油嘴滑舌打太极周旋而已,这样才能保护大清的利益。

曾国藩听完后说:你打算怎么打痞子腔?你先跟我打个痞子腔让我先听听?李鸿章听出了老师的不满意说:“弟子只是胡说八道,还求老师多多教导。

曾国藩说道:“依我之见,彼此坦诚相待比较好。我想外国人也是要讲诚信的。圣人曾说过,忠义诚信可以在蛮荒推行。这话应该没错。没有真正的实力,不管你怎么装腔作势,也都让人看得很清楚,都是行不通的。毕竟出来混的谁都不是傻子。以真诚和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虽然从外国人那里占不到什么便宜,但也不会吃什么亏。不管如何,讲信誉到哪里都说的过去站得住脚的,脚踏实地总是比打痞子腔更靠谱一些。

李鸿章曾对下属吴永说:“我在老师这里碰了个钉子,老师真是给我上了一课。我虽然脸面受损,然而,当我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老师的话是有道理的,是不能推翻的”。

从那时起,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不管是面对英国、俄罗斯、德国还是法国,李鸿章一直都遵循着曾国藩当年教导他的诚信二字,和外国人打交道以诚相待,也赢得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日本枭雄伊藤博文等世界英豪的尊重。

联想到开拓国际市场,很多秘籍自称“国际工程36计”、“开拓国际市场孙子兵法”,仔细品味之下,还是曾国藩的“诚信”二字深得菜根之味,厚载民族文化深度。

具体到每一次市场活动,你的礼物是否是精心挑选,客户一定知道;你的ppt是否认真准备,客户一定知道;你的标书是否字斟句酌,客户一定知道;你的条款是否据理力争,客户一定知道;你的承诺是否兑现,客户一定知道。

小心翼翼地承诺

认认真真的履约

让我们再看一封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

To:李鸿章

“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慎也。信,止是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忠信笃敬四个字做得到,还怕没有回头客吗?还怕市场无口碑吗?少在商业模式上费劲,多在勤勉履约上尽力。

随着“基建狂魔”名声远播,中国各项综合实力与日俱增,民族自信日益满满,世界第二坐二望一,民族复兴指日可待的今日,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服务、资金等国外客户需要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海外客户呢?曾国藩给李鸿章的另外一封信里又给我们提了一些醒。
From:曾国藩

To:李鸿章

“阁下向与敌以下交接,颇近傲慢,一居高位,则宜时时检点。与外国人相交际,尤宜和顺,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和顺是我们中国人的民族个性。简傲不是风骨,内足自立才是。努力成为国际市场中那个大家都“喜欢”的那家公司,那个人。

△Disclaimer:

Some of the above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re from the Internet,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his company; this article is for study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cannot be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this article infring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some articles The original author could not be conta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uring the push. If copyright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original author is kindly requested to contact us an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

12345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