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标前成本控制分析

投标报价是项目开展的前期核心,而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决定最终报价能否在合理区间中标的重要环节。在编制国际项目投标报价文件阶段,施工企业应合理估算出本企业在该项目条件下的自身成本,并以此作为调整报价策略及争取利润的基础。也可估算竞争对手企业的报价,推算其成本区间,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

在项目投标阶段充分做好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并以此作为企业投标报价的基础,将会是未来承包商抵御国际工程诸多风险的通解,也是承包商立足海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标前成本测算目的


投标报价作为业主选择承包商的主要标准,既要符合承包商实际的施工水平,也应合乎项目所在国的具体条件。因此,合理的投标报价应建立在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以及依照当地真实市场行情测算所得出的结果上。标前成本测算是承包商投标定价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测算出按照上限价中标的一个利润点。

从项目整体周期考虑,成本测算的主要作用是明确项目按照上限确定的利润率;对不平衡报价进行指导;提前为后期二次经营做好规划。


标前成本测算方法


我国承包商通常采用定额法与施组法估算海外项目成本。

一、定额法定额法是在国内定额的基础上,凭经验对海外项目人工、机械费进行调整;按照所在国市场询价得出的材料、机械价格与国内定额的消耗量相结合;规费、利润等其他费用直接套用国内取费参数。通过定额法确定海外项目实际成本,得出的结果常常与实际偏差很大。如果企业在目标市场未承包过相关项目,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仅依靠国内施工经验数据或者定额费率计算成本,人工、机械及其他费用会出现较大偏差,例如海外项目中方人工与当地员工,无论是人工单价还是人工消耗都有巨大差别,费用组成也不相同。必须通过施工组织来确定项目各阶段人员的配比,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人工费估算。而且定额法中的材料消耗基本与实际情况相同,人工、机械消耗量因为国内定额人工单价价格偏低,定额消耗量要大于项目实际消耗量,若直接按定额消耗量与海外人工单价相乘,人工费会严重偏离实际。

二、施组法

施组法是从目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出发,通过研究施工技术措施及工期要求,统计该工程施工周期内人工、材料、机械设备实际所需消耗量。如果单纯采用施组法估算成本,则较为依赖施组人员的技术及项目管理经验,一旦项目涉及多个专业或现场情况复杂,各资源的消耗量计算结果就容易出现偏差。个别项目因为投标周期短,单纯使用施组法会极大拖慢估算成本的速度,从而影响整个投标进程。估算成本时建议将定额法与施组法相结合,取两者优点。这样,即贴合项目实际成本,又可节约投标准备时间。


标前成本测算内容


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在FIDIC合同条款的约束下,根据国别差异、承包工程类别、业主要求等诸多因素,构成灵活多变。但无论采用何种组合方式,其整体费用框架均应涵盖工程建设所需的必备要素。中资企业普遍沿用国内费用组成开展海外投标报价工作,即将投标报价组成大致划分为直接费、间接费、上级管理费、风险和利润、其它费五个部分。

工程直接费通常占成本70%以上,因此,成本价控制的核心要点是控制直接费成本价。直接费成本之外的其他费用可以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由直接费作为基数估算。直接费分为人工费、材料及设备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一、直接费

1.人工费

国际工程用工主要由中方工人和当地工人组成。中方工人人工费综合单价=工人出国期间产生的费用/工人施工累计工日。定额人工消耗可根据具体的项目施工方案和施工工作面统计得出。与国内施工按日计工的传统方式不同,海外项目中方工人从出国签证到回国机票等费用均需纳入人工费计算。中方工人的五险一金要按照国内规定的缴费基数计算,按实际工资计算会使人工费偏高。当地工人人工费以项目所在地对应人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中方及当地工人用工比例需根据当地劳工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及项目施组方案确定。

根据具体项目施工方案,统计各工种各阶段所需人数。将其与对应人工费综合单价相乘可得该工种的人工费,最后各工种人工费的求和即为项目人工费成本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方案的完备性和费用项目考虑的细致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人工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同时可以参考企业已完工的类似项目数据及施工方案,进一步提高人工费成本的准确性。

2.材料及设备费

海外项目的材料、设备根据来源可分为国内采购、所在国采购和其它国采购。其中国内采购费用包含出口原价及运杂费。如经销商不承担运输,应考虑从国内工厂运输到海外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全部费用。所在国采购费用则直接在当地市场价的基础上加运杂费计算。其它国采购费用为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价格与运杂费之和。

与人工费不同,海外项目材料消耗与国内相差不大。故为快速测算项目材料、设备成本,可以参考国内定额计算海外项目的材料、设备消耗。部分现场二次加工材料因当地工人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可能出现额外消耗,需结合海外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相应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项目的具体需求。

3.机械设备费

机械设备来源需根据实地考察信息确定,通常可划分为自有设备、新购设备与租赁设备。

自有设备的机械设备费=该机械本项目摊销费用+机械修理费。其中该机械本项目摊销费用=(设备总值-设备余值)×本项目摊销系数(余值=设备原价-原项目摊销费用)。机械修理费分为负责日常保养及修复功能的经常修理费与大修理费。大修理费=项目设备使用台时×该设备数量×大修理费台时单价。大修理费台时单价=机械预计经济寿命大修次数×一次大修费用÷总寿命台时。经常修理费可根据当地市场价格调整大修理费按比例计算。新购设备除不考虑设备余值外,计算方法与自有设备相同。租赁设备则不考虑修理费,租赁设备费=本项目该机械台时数×租赁台时单价。最后根据具体项目施工方案中各机械各阶段所需数量,求得每个规格机械的机械设备费,求和即为本项目机械设备费成本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本计算方法中的动力燃料消耗并入经常修理费估算。

二、其他成本

直接费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可以参照公司过往项目,由直接费作为基数估算,包括间接费、上级管理费及利润、其他费用。

1.间接费由税金、临时设施费、保险费及施工管理费等费用组成。税金按项目所在国税收相关法规所取比例计算;临时设施费包含宿舍、仓库、办公室等项目所需临时设施的建造、维护、拆除费用。保险费依照保险公司规定的费率计算。

2.施工管理费

由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奖金、项目通讯费、基本医疗费、购置生活用品费等费用组成。

3.上级管理费及利润

采用合同总额为基数计取一定比例,通常取值在10%以内。

4.其他费用

包含设计加施工的海外工程项目,应将勘查设计费作为成本计入项目其他费用。如近期所在国物价或汇率发生较大变化,可以在项目其他费用中加入对应项以调整工程总成本。

标前成本测算依据


一、根据直接费估算成本优化现有施工方案

在海外项目中,承包商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远超国内。不同国别项目因政治环境、气候条件、资源供应等因素,施工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与国内相对稳定的施工环境相比,海外项目更需要在估算出直接费总成本后,针对现有项目情况对施工组织进行深入优化。这涉及到施工流程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

根据项目规模,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施工组织优化组,对比项目投标预算价格与直接费成本,通过分析两者差异与项目的实际情况,调整出符合承包商现有施工能力及投标策略的工料机消耗数量及单价。通过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得出的直接费总成本,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优化分析来完善。

海外项目施工组织的优化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更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性和经验性的工作,对于实现项目中标和成本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优化组成员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能够准确地把握项目特点和难点,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

二、利用分包商报价核算项目成本

若承包商在项目当地拥有长期合作的分包商,或已构建成熟的当地用工培训机制。可以利用分包商报价或公司内部劳务分包价核算人工、机械设备费成本。

长期合作的分包商,由于彼此间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可以降低因分包商涨价或违约带来的风险。同时这些分包商对当地市场、用工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其报价往往更贴近实际,有助于承包商更准确地把握项目成本。而成熟的当地用工培训机制,则意味着承包商能够培养出符合项目需求的当地熟练工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通过内部劳务分包价,承包商可以更好地控制用工成本。


实际工程运用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项目,位于欧洲某国,资金来源为中国进出口银行,所投第三标段总里程10.07km,工期36个日历月。标段内共包含桥梁三座、隧道一处,工程范围包括标段内的路基、路面、隧道、桥梁、涵洞、排水、防护、机电配套土建等。

二、测算步骤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在投标预算及施工组织计划初步完成后,立即着手进行投标成本价的分析与估算。为准确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总价,首先从工程量清单中提取出所需的材料消耗量,根据对应的市场单价计算所需材料价;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认实际所需上场的人数以及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最后结合项目的预计工期,计算出实际将发生的工人工资和设备费用。

在项目成本的计算中,则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汇率变动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因素。在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设备费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5%的不可预见费及5%的VOP,测算出更贴合工程实际的直接费用。随后以直接费为基准,按照常规取费系数分别计算管理和劳务人员的调遣费,冬季及雨季施工措施费、安全环保措施费,上级管理费以及企业利润。经过现场考察,确定预期发生的大临工程数量,确定了大临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际投标时间的限制,总体成本分析中主要考虑了物资设备涨价风险和货币汇率涨跌风险,而并未包含试验检测费和风险费部分。除工程一切险之外的其他各项保险费用均已包含在直接费各项中,工程一切险的具体费用则需要由保险公司负责报价。

为使投标项目成本价更贴合实际,从工程后续具体实施出发,由国内工程管理、成本控制、技术实施等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施工组织优化组,对比项目投标预算价格与直接费成本,通过分析两者差异与项目的实际情况,调整出符合承包商现有施工能力及投标策略的工料机消耗数量及单价。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不仅提高了项目的后续施工效率,也确保了预算范围内利润最大化。

三、直接费计算标准

一般工人按照12000元/月,隧道工人按照15000元/月(含加班费),相关的伙食费、社保、医疗费另计;材料费主要根据现场考察信息,咨询到当地价格的,按照咨询价格加上适当的运费作为到达现场的材料价进行计算,没有咨询到当地价格的,则按照国内价格的两倍计算。

四、取费参数

在确定了直接费的基础上,分别计取2%的人工调遣费,1%的冬雨季节施工措施费,2%的安全环保措施费,3%的现场管理费,5%的不可预见费,除工程一切险外的其他保险1%,利润10%等。

总而言之,承包商想要在国际市场环境中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价”,需根据工程各单项所对应的不同条件进行综合评估。标前成本测算应以当地市场情况与自身生产力水平为核心,准确反映承包商的整体成本。在投标准备阶段,着重于优化各环节的协同合作,架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提升后续工作推进的效率与准确性。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应有意识识别国际工程常见创效及风险点,在计算成本时充分考虑并加以利用和规避。在投标复核阶段,应借助调整施工组织、利用分包商报价核算等手段全面优化项目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Disclaimer:

Some of the above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re from the Internet,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his company; this article is for study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cannot be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this article infring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some articles The original author could not be conta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uring the push. If copyright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original author is kindly requested to contact us an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

12345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