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在暴风骤雨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共享农庄的出现,也改变着乡村的业态结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共享农庄,以及它和乡村旅游的融合互补。
一、什么是共享农庄?
比如,村民可将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做成民宿出租,民宿的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城里人、候鸟老人可租赁农田农庄,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这是简单的“共享农庄”。但一般要遵循3个建设原则:
1、申请建报必须在三层以内。农庄民宿(客栈)建设的体量、高度和风貌管控,民宿(客栈)不能超过三层,严禁以农庄建设为名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2、优势村庄、农场先行试点。坚持资源共享。把农庄建设与全域旅游、百镇千村建设以及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农场等先行试点。
3、贫困村发展“共享农庄”优先。把发展“共享农庄”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优先在自然环境良好的贫困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村发展“共享农庄”,形成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 通过土地入股、出租、在农庄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二、“共享农庄”的五种类型
看一个地方,适不适合做共享农庄,先看看它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怎么样。比如:农业的生产条件;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物流体系,旅游功能,周边的道路、景观等。根据不同的资源和区位,我们把共享农庄,分成5种类型:
1、订制型。对认养的农作物建立档案,严格按照约定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成熟后,按照订制要求收货,既可配送到指定地点销售、代销,将销售收入返还共享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菜篮子集团、酒店、企业、学校等可参与投资“共享农庄”。
2、养老休闲养生型。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客栈,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候鸟”前往农庄休闲养生度假。打造“民宿+农地”休闲养生产品,把经营权租赁给“候鸟”人群、城市居民,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3、消费式众筹投资回报型。消费者及投资主体通过众筹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发展“共享农庄”,农庄为消费者及投资者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托管代种代养、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或投资收益回报。
4、扶贫济困型。引导消费者及投资主体与贫困村或贫困户直接对接,消费者认养贫困户的农作物或者承租贫困户的农地、农房,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房产或以土地、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农庄获得务工收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5、文化创意型。资源,吸引各类艺术家、创客利用品牌设计、故事挖掘、艺术再造、农业科普等文创艺术方式,打造特色农庄。
三、共享农庄的开发模式
根据地方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共享农庄的扶持政策,各不相同。比如海南等个别地区,对共享农庄的扶持政策,比较重视。
1、“共享农庄”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发展“共享农庄”。
2、拓宽了抵押物范围,积极向农庄发放贷款。开展存货抵押、订单抵押、畜禽产品抵押等创新业务,向资信情况良好的农庄积极发放信用贷款等。3、为“共享农庄”基础设施项目设立奖励补助。鼓励城市居民下乡参与建设“共享农庄”。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建设“共享农庄”。所以,结合政策扶持情况,我们把共享农庄的开发模式,总结了3点:
①整村综合开发模式。由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对整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利用村庄空闲地等建设民宿和其他相应设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将整村农用地进行统一规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②村民农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由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将村庄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其房屋可以出租。将村庄部分农用地进行统一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③合作生产基地开发模式。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利用农业基地内农业附属设施用地等建设管理用房,或利用基地已有的建设用地建设民宿,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以转让。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