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用户侧储能的并网电压等级(高压/低压)选择和并网点数量确定,需综合考虑供电方式、容量规模、技术规范及安全要求。以下是具体决策依据:
一、高压并网(10kV及以上)适用场景
- 大容量项目需求
- 容量限制:单个并网点容量超过低压上限(>1000kW)时需采用高压并网,具体分级为:
- 10kV接入:容量≤6000kW
- 20kV接入:容量≤12000kW
- 35kV接入:容量≤30000kW 。
- 变压器配置:若用户变电站采用“高供高计”(高压供电高压计量)方式,且储能容量需通过升压变汇流后接入高压母线。
- 供电方式要求
- 用户为“高供高计”时,可选择高压侧并网;若为“高供低计”(高压供电低压计量),则只能低压并网。
- 系统功能需求
- 需参与一次调频或动态无功支撑(如10kV及以上接入的储能必须满足一次调频要求)。
- 用于重要负荷备用电源且需黑启动功能时,优先高压并网以保障独立子系统运行。
二、低压并网(0.4kV)适用场景
- 中小容量项目
- 单点容量≤1000kW,且用户内部配电系统可承载时,优先采用低压侧接入。
- 用户变压器容量较小(如<2000kVA),或空间有限无法增设高压设备。
- 供电方式限制
- “高供低计”用户必须采用低压并网。
- 成本与运维简化
- 低压并网无需专用升压变和复杂保护装置,投资及运维成本更低。
三、并网点数量的确定规则
并网点数量主要取决于电压等级、变压器配置及容量分布:
- 低压并网(0.4kV)
- 基本原则:一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设1个并网点.
- 例外:若单台变压器容量≥2000kVA,且低压侧空间充裕,可增设至2个并网点.
- 高压并网(10kV及以上)
- 母线配置:一条高压母线设1个并网点;35kV及以上可根据实际需求增设。
- 升压变限制:单台10kV升压变容量≤2500kVA,超限需多台汇流后接入同一母线。
- 禁止场景
- 并网点不可设置在供电线路、低压馈线或末端配电箱,必须位于用户变电站高/低压母线处。
四、关键技术规范差异
PROJECT | 高压并网(≥10kV) | 低压并网(0.4kV) |
---|---|---|
故障穿越 | 需2次低电压穿越能力 + 动态无功支撑 | 无动态无功要求,需防孤岛保护 |
保护配置 | 差动保护/电流保护 + 阶段式电流保护 | 剩余电流保护 + 过流保护 |
通信要求 | 需上传运行数据至调度系统(光纤专网) | 无远程调度要求 |
响应时间 | 有功功率响应≤500ms | 同左 |
五、并网流程与注意事项
- 申请流程:
- 通过广东电网“新型储能电站并网管理系统”线上提交申请,无需线下办理。
- 安全验收:
- 高压项目需完成型式试验、消防验收及并网检测,杜绝“带病并网”。
- 容量校核:
- 需验证变压器低谷时段空余容量,避免峰谷比倒置(目标负荷峰谷比接近1:1)。
总结:决策树
graph TD
A[用户侧储能项目] --> B{容量规模}
B -->|≤1000kW| C[低压并网]
B -->|>1000kW| D{供电方式}
D -->|高供高计| E[可选高压或低压]
D -->|高供低计| C
E --> F{功能需求}
F -->|需一次调频/黑启动| G[高压并网]
F -->|无特殊要求| H[优先低压以降成本]
A --> I{并网点数量}
I -->|低压| J[1台变压器1个点,≥2000kVA可增1点]
I -->|高压| K[1条母线1个点,35kV+可增设]
注:实际设计中需同步满足《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 43526-2023)及广东地方规范。高压项目建议提前与电网企业论证接入点可行性。
选择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并网点数量,本质是在安全规范框架下,根据配电系统物理结构决定的。只需抓住三个关键要素,用大白话说明规则:
一、看变压器数量——定基础点数
规则:1台变压器 = 1个并网点(低压项目)
- 为什么?
变压器低压出线柜相当于“电力总闸口”,储能必须在此接入才能保障系统安全(直接接分支线路易过载起火)。 - 举例:
- 某工厂有2台变压器 → 最多设 2个并网点(每台变压器配1个储能接入柜)。
- 若只有1台变压器 → 只能设 1个并网点(即使储能容量大,也需集中接入)。
例外扩容:单台变压器容量≥2000kVA(约供2000台空调)且配电柜空间充足 → 可申请 2个并网点(但需电网审批)。
二、看高压母线数量——定高压项目点数
规则:1条高压母线 = 1个并网点
- 为什么?
高压母线如同“电力高速公路”,储能需在变电站母线处设专用“收费站”(并网柜),每条路只能设1个主接入点。 - 举例:
- 用户变电站有1条10kV母线 → 设 1个高压并网点.
- 若有2条独立母线(如双回路供电)→ 可设 2个并网点(每条母线1个)。
三、看容量分布——决定是否分仓当单点容量超限时,必须拆分并网点!
电压等级 | 单点容量上限 | 超限怎么办 |
---|---|---|
低压 | ≤1000kW | 拆成多个≤1000kW单元 → 接入不同变压器 |
高压 | ≤6000kW(10kV) | 拆成多个单元 → 汇流后接入同母线 |
典型案例:
某商场储能项目:
- 总容量:2500kW
- 配电条件:1台变压器(容量3000kVA)
- 方案选择:
❌ 错误:2500kW全接1个点 → 禁止(超单点1000kW上限)
✅ 正确:拆成 2套储能系统(如1200kW+1300kW)→ 2个并网点接入同一变压器(因变压器≥2000kVA允许双点接入)。
禁止踩坑:这些位置绝不能设并网点!
- 供电线路上(如从架空线T接)
- 车间配电箱/生产线末端
- 低压馈线开关下游
原因:易导致保护失灵,引发越级跳闸或火灾!
终极决策流程图
开始 → 数变压器/高压母线数量 →
│
├─ 低压项目:变压器数=基础点数(1变1点,大变可+1点)
│
├─ 高压项目:母线数=基础点数
│
↓
检查单点容量是否超限 →
│
├─ 未超限:按基础点数建设
│
└─ 超限:拆分储能单元 → 增加并网点数量(需匹配变压器/母线)
实操口诀:
“一变压(母线)一点位,容量超了就分堆; 禁止乱接分支线,安全规范是铁律!”
建议:
设计前直接提供 工厂配电系统图 给设计院,20分钟就能标出所有可设并网点的位置(红框区域),省时省力!
根据广东省多个典型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实际案例,其并网电压等级和并网点数量的选择主要由项目规模、变压器配置及功能需求决定。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
⚡ 一、高压并网案例(10kV及以上)
- 粤海中粤(中山)马口铁项目
- 规模:2.5MW/5MWh
- 并网方式:10kV高压并网
- 并网点数量:1个(集中接入厂区高压母线)
- 技术方案:采用1台2.5MW变流升压一体机,直接接入10kV高压侧。
- 选择原因:
- 容量超低压上限(>1000kW);
- 企业为“高供高计”用户,高压接入可提升充放电频次和容量利用率。
- 阳江世纪青山镍业项目(粤西最大用户侧储能)
- 规模:37.84MW/75.68MWh
- 并网方式:35kV高压并网
- 并网点数量:11个(对应11台变压器高压侧)
- 配置特点:
- 22个电池仓分组接入11台升压变,每条高压母线设1个并网点;
- 高压并网满足大容量需求,同时支持电网调频功能。
- 广州燕塘乳业项目
- 规模:2.5MW/4.48MWh
- 并网方式:10kV高压并网
- 并网点数量:1个
- 功能需求:
- 作为“光储充”微网核心,需黑启动能力及一次调频功能,高压接入满足技术规范。
二、低压并网案例(0.4kV)
- 惠州西电电子项目
- 规模:2.4MW/5.16MWh
- 并网方式:380V低压并网
- 并网点数量:24个(24台柜式储能一体柜)
- 接入逻辑:
- 单柜容量100kW/215kWh(<1000kW),分散接入厂区低压配电柜;
- 直接解决车间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无需升压设备。
- 肇庆嘉利车灯项目
- 规模:3.1MW/6.288MWh
- 并网方式:380V低压并网
- 并网点数量:5个(通过5台并网柜接入5台变压器低压侧)
- 选择原因:
- 企业为“高供低计”用户,只能低压接入;
- 单点容量均≤1000kW,匹配变压器容量。
三、高压 vs 低压并网决策总结
项目特点 | 高压并网适用场景 | 低压并网适用场景 |
---|---|---|
容量规模 | >1000kW(如世纪青山37.84MW) | ≤1000kW(如惠州单柜100kW) |
供电方式 | “高供高计”企业(如粤海中粤) | “高供低计”企业(如嘉利车灯) |
功能需求 | 需调频/黑启动(如燕塘乳业) | 仅削峰填谷(如西电电子) |
并网点数量 | 1条高压母线1点(可扩展) | 1台变压器1点(容量≥2000kVA可增1点) |
关键规律:如何选择并网方式与点数?
- 容量优先:
- >1000kW必选高压(避免变压器限制充放电);
- ≤1000kW可选低压(成本更低,运维简单)。
- 看电表类型:
- 高压电表用户可自由选高/低压;低压电表用户只能低压接入。
- 点数由配电结构定:
- 低压项目:1台变压器 = 1个点(超大变压器可增1点);
- 高压项目:1条高压母线 = 1个点(大容量需多台升压变汇流)。
案例启示:嘉利车灯项目虽总功率3.1MW(超1000kW),但因低压电表限制仍采用5点低压并网;世纪青山因容量巨大(37.84MW)采用11点高压并网。
实操建议
- 步骤1:查企业电表类型(高/低压)和变压器数量。
- 步骤2:若容量>1000kW且为高压电表,优先高压单点接入降成本;若为低压电表,拆分成多套≤1000kW系统低压接入。
- 步骤3:向电网提交工厂配电图,快速锁定合规并网点位置。
广东用户侧储能的并网设计本质是“量体裁衣”,无需复杂计算,抓住容量、电表、变压器三要素即可高效落地!
用户侧储能的单次接入容量上限由电压等级决定,而用户侧与电网侧的区分主要基于资产归属、功能定位而非容量大小。以下是具体分析:
⚡ 一、用户侧储能的容量限制与并网规则
- 单点容量上限(基于电压等级)
根据《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全国首个用户侧储能规范),不同电压等级下单个并网点的容量限制为:
- 0.4kV(低压):≤1000kW(如惠州西电电子项目采用24个100kW低压点分散接入)
- 10kV(高压):≤6000kW(如粤海中粤项目2.5MW单点高压接入)
- 20kV:≤12000kW
- 35kV:≤30000kW(如阳江世纪青山项目单点≤3.44MW,共11点汇成37.84MW)
- 总容量扩展方式
- 低压项目:通过多点分散接入。例如肇庆嘉利车灯3.1MW项目,拆分5个≤1000kW单元接入5台变压器低压侧。
- 高压项目:通过多台升压变汇流。如世纪青山项目22个电池仓经11台升压变接入高压母线。
- 并网点数量规则
- 低压侧:1台变压器配1个点(容量≥2000kVA且空间充裕时可增1点)。
- 高压侧:1条母线配1个点(35kV以上可增设)。
💡 关键限制:单点容量不可超限,否则需拆分;并网点必须位于变电站高/低压母线处,禁止接入供电线路末端。
🔋 二、用户侧与电网侧的区分标准
两类储能的本质差异在于资产归属和核心功能,而非容量大小:
对比维度 | 用户侧储能 | 电网侧储能 |
---|---|---|
资产所有者 | 工商业用户(如工厂、商场) | 电网公司 |
核心功能 | 削峰填谷、需量管理、电费优化 | 调峰调频、电压支撑、缓解阻塞 |
容量典型范围 | 0.1MW–100MW+(如世纪青山37.84MW属用户侧) | 通常≥100MW,但无硬性分界 |
并网位置 | 用户产权变电站内 | 电网变电站或输电节点 |
政策案例 | 浙江导则限定用户侧为“0.4kV及以上接入” | 安徽电力交易规则独立储能参与市场 |
📌 典型误解纠正:
- 用户侧储能容量可极大(如世纪青山37.84MW),电网侧也可较小(如社区级调频储能);
- 本质区别在于:用户侧服务于特定用户需求,电网侧服务于系统稳定性。
📊 三、典型案例配置参考(广东项目)
项目名称 | 规模 | 电压等级 | 并网点数 | 选择原因 |
---|---|---|---|---|
阳江世纪青山 | 37.84MW/75.68MWh | 35kV | 11点 | 超单点上限,分11台升压变汇流 |
肇庆嘉利车灯 | 3.1MW/6.288MWh | 0.4kV | 5点 | “高供低计”用户,分5套≤1000kW系统 |
惠州西电电子 | 2.4MW/5.16MWh | 0.4kV | 24点 | 单柜100kW分散接入车间配电柜 |
广州燕塘乳业 | 2.5MW/4.48MWh | 10kV | 1点 | 需一次调频功能,高压单点满足要求 |
💎 四、规划建议
- 容量校核优先
- 计算用户低谷时段变压器空余容量,避免峰谷比倒置(目标负荷峰谷比接近1:1)。
- 接入方式选择
- >1000kW且为“高供高计”用户:优选高压单点降成本;
- ≤1000kW或“高供低计”用户:低压多点接入。
- 分步决策流程
graph TD
A[确定总容量] --> B{是否>1000kW?}
B -->|是| C[高压并网]
B -->|否| D[低压并网]
C --> E{单点≤6000kW?}
E -->|是| F[单点接入]
E -->|否| G[拆分多台升压变汇流]
D --> H{单点≤1000kW?}
H -->|是| I[按变压器数量设点]
H -->|否| J[拆分为多套≤1000kW系统]
⚠️ 注意:实际需同步满足地方规范(如浙江导则)及电网审批,高压项目必须配置防孤岛保护、差动保护等。
根据广东省储能项目的设计规范和实践案例,高低压并网方式及并网点数量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技术文件中的规定,结合典型案例说明如下:
⚡ 一、核心设计规范文件
- 《工商业储能技术规范及并网流程解读》
- 高低压并网选择:
- 低压并网(0.4kV):单点容量≤1000kW,适用于“高供低计”用户或中小容量项目(如惠州西电电子项目24个低压点分散接入)。
- 高压并网(10kV及以上):单点容量>1000kW,需匹配电压等级上限(如10kV≤6000kW、35kV≤30000kW),且需配置升压变和差动保护(如阳江世纪青山项目35kV/11点并网)。
- 并网点数量规则:
- 低压侧:1台变压器对应1个并网点(容量≥2000kVA且空间充裕时可增至2点)。
- 高压侧:1条高压母线设1个并网点,超限时需多台升压变汇流(如云河储能项目分3个子系统接入)。
- 《智能化系统(低压储能微电网)技术规范书》(茂名信宜项目)
- 明确低压微电网储能的并网要求:
- 并网点需配置防孤岛保护、电能质量监测(符合GB/T 12326谐波标准)。
- 低压侧多点分散接入时,需匹配变压器低谷空余容量(避免峰谷比倒置)。
- 广东电网《1C储能系统技术规范书》
- 规定高压并网需满足调度通信要求(光纤专网上传数据),且设备选型需通过型式试验及消防验收。
🔋 二、并网点设计规则与典型案例
项目名称 | 并网方式 | 并网点数 | 设计依据与原因 |
---|---|---|---|
阳江世纪青山镍业项目 | 35kV高压 | 11点 | 总容量37.84MW,超单点上限(35kV≤30MW),分22个电池仓经11台升压变汇流。 |
惠州西电电子项目 | 0.4kV低压 | 24点 | 单柜容量100kW(<1000kW),分散接入车间配电柜,无需升压设备。 |
东风日产HD储能项目 | 10kV高压 | 1点 | 匹配原厂高压开关柜型号,确保安全扩展(单一供应商采购)。 |
粤电云河储能电站 | 高压汇流 | 3子系统 | 50MW项目分3个17.25MW子系统,经升压站60MVA主变汇流。 |
⚠️ 三、高低压并网关键技术差异
要求 | 高压并网(≥10kV) | 低压并网(0.4kV) |
---|---|---|
容量限制 | 单点≤6000kW(10kV) | 单点≤1000kW |
保护配置 | 差动保护+一次调频+动态无功支撑 | 过流保护+防孤岛 |
通信要求 | 需上传数据至调度系统(光纤专网) | 无远程调度 |
设备成本 | 高(需升压变、GIS配电装置) | 低(直接接入配电柜) |
适用场景 | 大容量、需调频/黑启动(如燕塘乳业) | 中小容量、仅削峰填谷(如嘉利车灯) |
🛠️ 四、设计流程与实施要点
- 并网方式选择:
- 容量优先:>1000kW选高压,≤1000kW选低压。
- 供电方式:“高供低计”用户强制低压;“高供高计”用户可自由选择。
- 并网点数量确定:
graph LR
A[总容量] --> B{是否>1000kW?}
B -->|是| C[高压并网:按母线数量设点]
B -->|否| D[低压并网:按变压器数量设点]
C --> E{单点是否超限?}
E -->|是| F[拆分多台升压变汇流]
E -->|否| G[单点接入]
D --> H{单台变压器≥2000kVA?}
H -->|是| I[可增设1点]
H -->|否| J[1变压器1点]
- 安全与合规:
- 禁止接入供电线路末端或低压馈线,必须位于变电站高/低压母线处。
- 高压项目需提供第三方安全性评估、消防验收及并网测试报告。
💎 五、总结建议
- 设计文件:优先参考《工商业储能技术规范》和广东电网企业技术规范书,结合地方政策(如粤684号文)。
- 实操步骤:
- 校核变压器低谷空余容量及负荷峰谷比(目标接近1:1);
- 根据电表类型和功能需求(调频/保电)选择电压等级;
- 按配电结构确定并网点数量,超限时拆分单元。
- 案例借鉴:大型项目(如世纪青山)采用多高压点汇流,中小项目(如西电电子)低压分散接入以降低成本。
提示:实际设计需提交工厂配电图至电网审批,高压项目建议提前与广东电网能投公司论证接入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