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愈发广泛。在这一背景下,工商业储能电站作为能源存储与管理的关键设施,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能帮助企业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用电成本,还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全球工商业储能装机容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工商业储能电站的价值,并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许多企业都在思考:自家企业是否也能搭上这班“储能快车”,安装工商业储能电站呢?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就通过5分钟快读,帮你快速判断企业是否适合安装工商业储能电站。
第一步:用电结构大揭秘
(1)电价类型与价差:企业的电价类型主要分为单一制和两部制。单一制电价,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每月实际用电量为计费依据,每月应付电费与设备容量无关,无论用电量多少,均执行一个单价,它适用于用电负荷比较稳定,不太受时段影响的工商业用户。而两部制电价,则是将电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电价,反映电力工业企业成本中的容量成本,即固定费用部分,计算基本电费时,以用户设备容量(千伏・安)或用户最大需量(千瓦)为单位,用户每月所付的基本电费仅与其容量或需量有关;另一部分是电度电价,反映电力工业企业成本中的电能成本,即流动费用部分,计算电度电费时,以用户实际使用电量为计费依据,两种电价分别计算后之和,即为用户应付的全部电费,这种电价方式大多对设备容量较大的工业电力用户实行。
对于工商业储能电站而言,峰谷电价价差是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当峰谷电价价差达到0.8元/kWh以上时,安装储能电站就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2)用电量与时段:企业的用电总量直接反映了其电力需求的规模。如果用电总量较小,储能系统的规模也会受到限制,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率降低。比如,一家小型企业,月用电量仅为1万度,即使安装了储能电站,由于其用电需求有限,储能系统的利用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储能电站削峰填谷、降低成本的作用,投资回报周期可能会很长,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用电负荷时段同样至关重要。假设一家企业的用电数据如下表所示:
| 时段 | 用电量(度)| 占比 |
| 峰时 | 3000|30%|
| 平时 | 4000|40%|
| 谷时 | 3000|30%|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峰时用电占比较高。如果在峰时使用储能电站放电,就能有效降低企业在高价电时段的购电成本。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用电主要集中在谷时和平时,峰时用电占比很小,那么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方面的作用就难以充分体现,因为其本身在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就不高,通过储能系统来降低高峰时段用电成本的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步:变压器负荷考量
变压器剩余负荷容量是决定能否接入储能设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谷电时段,储能设备充电需要占用一定的变压器容量。若变压器剩余空间不足,储能设备不仅无法正常充电以实现削峰填谷等功能,还可能因过载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所以,企业在考虑安装储能系统之前,必须精确测算变压器的可利用容量,确保储能设备能够安全、高效、充分地充电和放电,一般建议变压器在谷电时段的剩余负荷容量应能满足储能系统最大充电功率的需求,以保障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步:电力系统及接入条件
(1)系统结构:企业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冗余系统,对储能系统的接入有着重要影响。冗余系统能够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当某一线路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冗余系统可以保障电力的持续供应。但同时,冗余系统也会增加储能系统接入的复杂性,因为需要考虑如何在多个变压器和线路之间合理分配储能设备的接入点和容量,以确保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地与整个电力系统协同工作。
(2)接入点匹配:储能系统的电网接入点通常位于电力系统的低压侧。在选择接入点时,必须仔细检查接入点的电压等级、电流容量和相位,确保其与储能系统的技术规格相匹配。如果接入点的电压等级与储能系统不匹配,可能会导致电压过高或过低,影响储能系统的正常充放电,甚至损坏设备。同样,电流容量不匹配也会导致过流或欠流问题,影响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相位不匹配则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不平衡,引发一系列电气故障。
(3)双向流动:电网接入点必须支持储能系统的双向电能流动,即充电和放电。这是储能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只有当接入点支持双向流动时,储能系统才能在谷电时段从电网获取电能进行充电,在峰电时段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回电网,实现削峰填谷的功能。如果接入点不支持双向流动,储能系统就无法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步: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
(1)政策与电价差:企业所在省份执行分时电价政策是安装工商业储能电站的前提条件之一,且峰谷综合电价差需超过0.6元/kWh,并且能够实现两充两放,这样才能保证储能电站具备一定的盈利空间。一般来说,峰(尖)与谷(平)电价差越大,收益就越高。
(2)土地性质与规划: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场地应选择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这是确保项目合法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在确定场地前,需要充分了解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确保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和设施的布局与结构,以保证储能设施与周边环境能够协调配合。另外,项目还需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办理好各项审批手续,确保项目符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3)场地条件:储能电站的场地应具备平坦、干燥、防水防火的特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会导致设备温度升高,不仅增加设备本身温控的能量消耗,还可能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场地需要远离办公场所和密集人群,以防止意外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避免带来财产损失。选择离接入点配电房距离较近的位置,一般建议在30米以内,这样便于线缆排布,减少线路损耗和建设成本。还要考虑运输、吊装和承重的需求,确保场地为硬化地面,能够承受设备的重量和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预留足够的安全防护通道和隔离通道,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消防车辆和设备能够顺利进入,保障项目的安全性。
最后说一句:在迈向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工商业储能电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企业主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机遇,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合理的规划,让储能电站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共同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