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站完整设计方案
10.1. 设计依据
10.1.1. GB17467-2010
10.1.2. GB50169-92
10.1.3. NB/T33001-2010
10.1.4. GB4208-2008
10.1.5. GB/T14549-93
10.1.6. GB/T18487.1-2015
10.1.7. GB/T27930-2015
10.1.8. GB/T20234.1-2015
10.1.9. GB/T20234.2-2015
10.1.10. GB/T20234.3-2015
10.1.11. GB 50026-2007
10.1.12. GB 50217
10.1.13. GB 50054
10.1.14. GB 50150-2006
10.1.15. GB 50016-2006
10.2. 项目概况
10.2.1. 项目性质
10.2.2. 项目情况介绍
10.2.3. 项目概况
10.2.4. 现场情况(图)
10.2.5. 3.现场规划布置
10.3. 接电方案
10.3.1. 本场站建设33台120KW直流双枪充电桩,设备总装机容量3960KW,结合站点设备总负荷、同时使用率等因素,配置2台环网柜、5台800KVA 的箱式变压器。变压器高压电路接入优先选择离场地较近的10KV电源点引入。具体情况以电网出具的答复书为准。
10.3.2. 新建配电变压器选择
10.3.3. 外网线路
10.3.4. 低压配电侧
10.4. 规划设计图
10.4.1. 规划设计图
10.4.2. 局部图
10.5. 充电桩的布置要点
10.5.1. 充电设施总体布置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并符合下列要求:
10.5.2. 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建(构)筑物的安全、操作及检修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0.6. 充电方案描述
10.6.1. 6.1充电桩选型
10.6.2. 6.2充电方式
10.6.3. 6.3技术特点
10.6.4. 6.4设备参数
10.7. 服务能力
10.7.1. 本项目采用定点、定制化的服务模式,主要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充电服务。本项目共建设66个快充充电车位,最多可以满足66辆新能源电动车同时进行充电。直流充电桩按照单车每次充电1.5小时计算,本站点全天可以服务1056车次的充电需求。
10.7.2.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支付宝/微信充电小程序扫码充电与结算,整个充电过程实时监测,安全可靠。
10.8. 照明设计
10.8.1. 电力电源电压采用交流380/220V,TN-S系统供电。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4》照度及功率密度要求值要求。照明按实际现场需求配置。每四个车位中间可配置一套照明灯具,照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4》照度及功率密度要求值要求,停车区选用LED日光灯(球/方形)20W。
10.9. 防雷接地设计
10.9.1. 充电站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与接地应满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 50064-2014)、 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有关规定。
10.9.2. 充电桩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以及保护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所有回路采用TN-S 接地方式,选用五芯动力电缆,所有充电桩采用PE总线接地,有条件时可在线路末端进行PE线重复接地,所有交流充电桩配置漏电保护开关,漏电电流选30mA,动作时间0.11S。
10.10. 消防方案
10.10.1. 根据《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13-2018,充电站按照严重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根据充电站火灾类型,场站应配备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10.10.2.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中严重危险级要求,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 3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 50m²/A,充电站配置的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15m,推车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30m,以灭火器配置点为圆心,最大保护距离为半径作圆应覆盖充电区域。按照停车场车位组配置灭火器,配置17组灭火器箱,每2个灭火器为一组,放在一个箱子里,配置5公斤干粉灭火器34个。
10.11. 车位管理和形象设计
10.11.1. 1.在充电站出入口处设置一套广告牌,用于充电站主要品牌形象展示及服务功能;在充电区域共配置公告栏,用于展示充电操作步骤、充电注意事项、相关安全风险以及实际应急注意事项等;站点周边及内部增设充电导引指示。
10.11.2. 2.停车场入口可按现场实际需求增设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道闸,便于站点运营管理。
10.11.3. 3.充电车位可喷刷新能源充电车位专用标示,防止油车占位和新能源车辆超时占用。
10.11.4. 4.充电站建设参考如下:
10.12. 安防监控系统
10.12.1. 站区布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监控设备,对设备、车辆、周边等情况实时监控。
10.13. 运营管理系统
10.13.1. 充电站建设投运后,会面临费用结算、充值管理、定期巡检、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数据汇总、指标核算、经营优化、提升效率等管理动作,需要依靠自动化的站级监控系统完成。采用智能能源网关+云管理平台+APP/微信服务的完整电站运营解决方案,结合物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分布式等先进技术,具备设备管理、资金结算、充电服务等功能。
10.14. 投资收益测算
10.14.1. 投资预算
10.14.2. 年经营收入
10.14.3. 投资回收期
10.15. 合作方式
10.15.1. 方案一:合同签8年,充电服务费分润15%,每三年递增2%(第四-第六年17%,第七-八年19%)。
10.15.2. 方案二:合同签8年,固定车位租金,400每月/个,每两年递增5%。
10.16. 站点收益增值方案
10.16.1. 1.充电站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回收项目投资,在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10.16.2. 2.建立充电会员机制。增设和完善会员用户功能,针对注册会员用户提供充电优惠服务,如充值+赠送服务、服务费优惠政策、累计充电量达特定数值时每月或每年可免费赠送充电次数等优惠政策,吸引新增客户及防止老客户流失。
10.16.3. 3.完善充电站现场配套设施。提升站点服务能力。
10.16.4. 4.充电站形象设计优化。可在站点周边增设充电站标示牌,提升站点曝光度,充电站可采用LED量化灯设计,打造充电+观赏体验,吸引充电用户。
10.16.5. 5.签订大客户合作协议。针对出租、网约车公司、物流、酒店物资配送等,具备较大的稳定充电量的企业洽谈合作。
10.16.6. 6.运营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平台互联互通市场上较大的知名度较高的充电平台,提升站点曝光度,从而提升站点的充电收益。
10.16.7. 7.站区2小时充电停车免费,对超时车辆加收停车费用。
10.16.8. 8.媒体、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