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在当前中企海外投资呈现新能源、多行业、短平快的趋势下,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对于实现建设与投资目标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中,协助管理方根据其职责权限大小以及介入时间早晚,有OE、PMC、CM等合作模式,建设方有EPC、DB等合作模式。本文根据业务实践,站在投资人(业主)角度,详细分析当前较为常用的项目管理模式的适用场景、优势和业主管理要点,希望为企业在类似场景下的建设管理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影响建设管理模式的因素

核心协议(特许经营协议、融资协议、购电协议等)、所在国情况(投资、货币、税收等)、建设要求(类型、规模、工期)、相关方(投资主体及其关联单位、开发方、股东方、融资方、信息来源方、其他合作方等)在项目中对建设管理模式产生影响。项目的各种要求和各方诉求往往互相关联影响,实际选择建设管理模式时需综合考虑,详见下页表1。

协助管理方选择
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通过在建设阶段雇佣业主工程师(OE),协助建设管理工作。在遇到不同情况时,可根据项目需求和工作实际,对外部管理方进行选择,详见下页表2。

建设方选择


目前常用的建设管理模式为SPV+OE+E&P&C,即管理端由业主(项目公司)统筹,业主工程师协助,建设端由一个/多个总承包商[含联合(营)体]或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独立承包商履行。下面对该框架下建设端不同模式的适用情况、模式优点、业主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一、SPV+OE+单个EPC

1.适用情况

(1)传统类型、大规模、技术复杂的项目,合作方能力足够。

(2)小规模、工期要求高或工程难度低、工程利润不高。

(3)有一定技术壁垒,业主前期难以把关,建设系统性强,协调管理要求高。

2.模式优点
(1)前期招标成本低、时间短、效率相对高。

(2)固定总价合同的变更和追加弹性较小,能够在初期明确项目EPC部分的成本,投资成本易于把控。(3)合同关系清晰简单,管理链条短,对业主管理能力和资源投入要求相对低,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少。(4)权责明确,相对于DB等模式,EPC承包商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降低了业主的风险。

3.业主管理要点
(1)需选择具有较强履约能力、合同意识和抗风险能力的EPC承包商。

(2)与EPC承包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3)设置合理激励约束和履约保障机制。

(4)做好刚性考核。

(5)根据需要,可对核心分包进行提前策划与穿透管控,把控工程关键部位。
(6)在与关联企业协同合作时,要坚持市场化运作。


二、SPV+OE+多个EPC


1.适用情况

(1)规模较大,工作内容相互独立或工作面易于划分的项目,如长距离输电线路、大型光伏电站和水电站,可将工程分成规模类似、工作内容类似的若干标段。

(2)物理构成易于划分、责任界面清晰的项目,如项目的电站部分与输变电部分,水泥项目的水泥生产线、矿山及连接道路、厂外工程等,可以考虑采用分标机制,选择多个EPC承包商或施工总承包商。

2.模式优点
(1)标段之间可形成良性对标竞争,实现资源互补,增加履约保障。

(2)能够聚焦关键线路,通过发挥多方优势,同步开展工作,缩短项目工期。

3.业主管理要点
(1)由于选聘承包商的工作量增加,如有分标计划,业主需充分设置提前量,确保前期工作深度足够,标段划分和工作界面安排合理,做好相应的招标准备工作,可选择能力匹配的协助管理方。

(2)建设过程管控中,随着管理协调工作量和成本的增加,需加强管理资源配备,设置有效的强化协同、衔接管控、争议解决等机制。

三、SPV+OE+EPC下的合同拆分
根据所在国法律法规和税务规定,将EPC合同工作范围根据工作发生地不同,拆分为离岸合同、在岸合同和桥接协议三部分,由EPC承包商的离岸和在岸主体分别与业主签署,即SPV+OE+EPC(在岸)+EPC(离岸)。

1.适用情况

(1)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当地注册主体实施项目。

(2)根据当地税法,承包商从合理纳税、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

2.业主管理要点
(1)具体合同拆分组合形式上,有总分[完整EPC合同(含桥接协议)+若干拆分合同]、分分(若干拆分合同+桥接协议)、大小分(含全部合同条款和桥接协议的分合同+其他分合同)等形式,不存在通用的、一以贯之的拆分模式,需要根据项目相关国的法律规定和税法体系,选择最优的合同管理方案,从而帮助业主和承包商满足法律要求,规避合规风险,降低税务成本。

(2)合同拆分时,要注意避免出现责任和内容的空隙、重叠、矛盾。合同变更和终止时,要注意各个合同的同步和一致性。

(3)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要统筹管理,提前规划重要节点,保障在/离岸合同之间流畅衔接,使工程建设有序、进度可控。

四、联合(营)体承包
除单个法人主体作为独立承包商外,也存在SPV+OE+EPC联合(营)体的情况,如EPC管理方和承包商组成联合(营)体、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多家施工企业等组成联合(营)体的情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以及更深层次的协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实施单位确定。

五、SPV+OE+E&P&C (多种组合模式)根据项目特点、相关方能力和诉求,结合工作效率和成本等综合考量,由多家承包商各自承担项目的一部分专业工作。

1.E+P+C 

(1)适用情况

①项目建设难度较低,建设周期相对宽松,工作内容易于拆分,责任界面清晰。
②业主具有足够管理能力。


(2)模式优点

①业主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均直接管理,对项目的了解和介入程度深,对项目的把控力强,对各个承包商的管控力度足。
②项目优化提升空间大,建设成本压降和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3)业主管理要点

业主在招标和履约阶段管理协调工作量较大,同时易产生部分工作内容缺失、责任界面不清、工作衔接不够流畅等问题。业主需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对各方、各项工作做到统筹有序,并充分利用模式优势,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度把控,以实现项目建设质量的提升和投资成本的控制。


2.EC+P 

(1)适用情况

①设备重要型项目,如核心设备的品质、价格、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等显著影响项目投资效果的新能源项目。

②核心设备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需要进口。
(2)模式优点

①满足部分项目对设备和供货主体的强制性要求。
②更好地把握项目核心品控。
③对核心设备价格的控制力度更强。
④有时能够满足资方诉求。
(3)业主管理要点

①需要充分利用模式优势,把好核心设备的质、量、价。
②需要提前策划承包商间的工作界面和接口,可由业主方统筹协调,也可由其中一方主导。

3.E+PC
(1)适用情况

①技术要求高,设计难度大,设计对项目的质量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优化空间大的项目。
②可由业主先进行设计招标并完成设计,PC承包商按照业主提供的图纸进行施工,签署单价或总价合同;也可以E和PC同时招标,各自签署总价合同,业主统筹管控协调。
(2)模式优点

加强前期工作深度和业主对设计的把控力度,设计优化和成本控制效果往往更显著,同时也预留PC部分的接口,不会增加过多招标时间。
(3)业主管理要点

①相比于EPC,业主管理工作量增加,投资成本早期难以确定。
②在与PC承包商签署单价合同的情况下,整体成本难以锁定。
③综合项目技术标准、设计属地报批等因素考虑。
4.EP+C

(1)适用情况

①施工相对设计和采购较为独立。
②施工相对简单、合同金额占比小。
③施工对资质和当地成分有要求。
(2)业主管理要点

与单纯的合同拆分不同,此种模式下,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承包商间采购范围的划分和工作的衔接,项目责任界面需要科学设置,确保整体工期最优、激励与约束到位,有时会给业主管理带来难度。

结语
科学有效的建设管理模式,是深度调研、丰富实践与精诚合作相结合的结果,必须因地制宜、一事一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中企海外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助力投资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作者单位: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Disclaimer:

Some of the above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re from the Internet,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his company; this article is for study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cannot be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this article infring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some articles The original author could not be conta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uring the push. If copyright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original author is kindly requested to contact us and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

12345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rticles